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

第三週9/29、第四週10/1 生命與藝術 主講人:林谷芳





課堂實況




主講人:林谷芳

學經歷
禪者、音樂家、文化評論人。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。 六歲,有感於死生。
高一讀佛書句「有起必有落,有生必有死;欲求無死,不如無生」,有省,遂習禪。 同年,以一段因緣亦入中國音樂
六八年,值彼岸文革,慨然有志於文化研究,入台大人類學系。
七四年,以學問研究終與死生大事有隔,乃隱於市教授琵琶。
八八年,海峽開放,為印證生命所學之真實與虛妄,頻仍往來於兩岸; 又鑑於台灣社會變遷劇烈,乃提筆從事文化評論,前後計發表二百餘萬言文字。
九二年,開始民間書院講學,講題聚焦於禪、中國音樂美學、文化重建。
九三年,召集「忘樂小集」,以實際演出彰顯民間音樂之生活性與文人音樂之生命性。
九五年,著《音樂中的斯土斯民──中國音樂導聆》。
九六年,任佛光大學教授。
九七年台灣、九八年大陸,結合美學書寫與經典樂曲編纂的代表性著作《諦觀有情──中國音樂裡的人文世界》出版。
九八年,所創建《茶與樂對話》之藝術型態,以「書與唱片」之形式呈現。 同年出版《性是生命的一大公案──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》。
二○○○年,成立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,以中國文化美學主體之建立為立所基點。同年十二月出版《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》。
同年回歸禪者本務,教授禪宗修行。
二○○三年,觀察大陸社會變遷與兩岸文化定位的著作《十年去來──一個台灣文化人眼中的大陸》於北京出版。
二○○四年,出版觀照生命歷程的「書與樂」作品《生命之歌──從胎教到生命完成》。
二○○五年,出版直析禪門修行虛實的著作《禪──兩刃相交》。同年四月出版《兩岸之繭──台灣面對大陸如何心理解套》,八月成立「無門關」禪修行雲水道場。
二○○七年,出版《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》及《千峰映月》皆於北京出版。


生命與藝術
第一講(9/29):變身與本尊:藝術的生命功能
第二講(10/1 ):道與藝的殊途與同歸


教學內容簡介
藝術家總喜拈提「為藝術而藝術」,以為如此才稱得上純粹,然而,純粹是否恰恰是藝術態度上的一種迷障呢? 其實,藝術是人類生命的創發,生命本該是所有藝術的基點,藝術作為也必須置於此基點上觀照才不致異化。 藝術與生命之間的連接,遠比想像的複雜,藝術品固常是藝術家的變身,但這變身與本尊間卻非一對一的關係,藝術家藉著藝術品抒發、補足乃至成就了想要的生命世界。
以此,藝術其實是一種生命實踐,透過藝術品及藝術作為,有心人乃得以照見自我的局限與超越,道與藝因此成為藝術上永遠的課題,然而,相較於直接體道的行者,藝術家究能達致如何的生命轉換,則值得我們三思。



沒有留言: